您的位置: 首页 背景提升 科研类
科研类

随着选择海外升学的群体不断增长,申请这件事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早些年单纯通过硬性背景(毕业学校、GPA、托福、GRE/GMAT等)来进行筛选,变成了更多需要综合评价申请者软硬性背景,而科研经历就是软性背景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


许多海外归来的留学生都曾经提及科研背景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拥有足够的门槛和可信度,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便于学生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因此,现如今很多学生家长也意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他们从早期就开始寻求各种各样的科研机会。


然而,大多数家长对于科研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只是看着项目的名气来选择,一心冲着名校,也不管对实际的申请有没有帮助,最终往往是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为了帮助广大家长和学生找到真正有帮助的科研项目,同时也避开一些雷区,小亿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科研类背景提升。由于现在市面上各种科研项目太多,又存在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中就不列举具体的项目,只是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科研背景提升对海外留学有什么用?

很多学生和家长为了科研机会煞费苦心,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科研究竟如何对自己的申请有所帮助。其实思考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就是本质上你要了解美国院校的招生评价标准是什么。一个学生申请研究生学位,首先要知道,录取是谁来做决策。


虽然你申请的是研究生院,但其实是系里来招生,由本系的终身教授来做决策。对于国外的教授,他在学校中有三个工作职责:科研、教学和服务(院系服务,譬如招生、当系主任、当项目负责人等)。而且,不同于国内很多人注重行政级别,对于国外大多数教授来说,他们价值观的排序是:科研>教学>服务。


因此在博士的申请中,科研永远是最核心的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现在好多申请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也去做科研。很多学生觉得这个没什么用,其实不尽然。你想想,决定你录取结果的人是教授,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科研是最重要的。即使很多国外的研究生学位仅是课程导向,甚至不需要写论文,但有科研经历的人,自然会让教授产生好感,这显然对申请是有帮助的。(当然这个也不绝对。科研经历大多对于理工科或者人文社科类比较有用,而对于商科和艺术这类申请,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这里就不细说了。)


所以科研是非常能帮助申请者使其背景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设想一下,如果你来自于国内某普通211大学,和背景差不多的学生比较起来,可能你们的三维分数也都差不多。但你有一段科研经历以及一封科研推荐信,就会成为非常突出的背景。


而为什么实习等其他项目没有达到科研的效果呢?很简单,因为实习的造假门槛非常低。极端点说,即使你没做过某个实习,就直接把它写在简历中,其实也很难有人来对这个的真伪做验证。而且,申请的时候也从来都不需要提交实习证明。所以,除非是在非常知名企业的实习,否则价值很低。但科研不一样,有海外教授的背书,特别是知名教授,这样就使得造假成本很高,可信度也随之提高。


到底如何衡量你做的科研是否能给你带来必须的收获呢?

很多学生找科研项目就只看学校排名(譬如哈佛、斯坦福)以及科研方向(无人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而没有想到自己通过科研真正获取的东西能否对之后申请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有什么价值。有可能你做了一个科研,什么都没拿到;或者你以为有什么提升,但最终也只是获得皮毛。其实你的收获取决于以下几点:


1.取决于你自己:你有没有做科研的能力,你是不是一个靠谱的人;

2.取决于选择的课题:这个课题的选择能否有助于你未来的发展,与之后的方向结合是正确的;

3.取决于带你的导师:导师是什么水平,是不是一个严格的人;是能给学生引导,还是期望学生自己做出结果。


这里额外说一句,很多人期望去顶尖学校和非常厉害的教授做科研。但实际上,这个档次的教授,他们连自己的博士生都忙不过来,怎么可能操心一个本科生的科研。这点大家还是清醒一点吧。


在以上几点都能做得不错的情况下,你应该期望通过科研收获以下这些内容:


首先,它应该是你文书中一段言之有物的经历;

其次,它应该为你带来一个项目,从而体现你的价值(未发表的论文也算);

再然后,最好有一封从科研能力上对你大加褒奖的推荐信;

最后,如果还能有一些人脉关系的推荐就更完美了。


因此,当你真正打算做海外科研的时候,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是否有那两把刷子,能不能做到这些,再下决定。否则,如果你只是游学性质地在实验室呆一段时间,那小亿建议还是别浪费时间花冤枉钱。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二、如何获取科研机会


说了科研的重要性,我们来看看怎么获取科研机会:

1.官方暑期科研项目:譬如Stanford的UVGR,UCLA的CSST,加拿大的Mitacs Scholar,美国NSF sponsored REU项目等,都是有奖学金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值得选择,它们一般会看重学校、成绩、科研经历。很多项目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语言成绩,这个说来话长,如果对这些项目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查询。


2.学校导师直接介绍:这个是最有效也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可行的方法。一般来讲,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学生都很容易在暑期出去做科研。因为系里面很多导师和国外老师有联系,或者有很多老师是从国外毕业回来的,所以可以帮助学生推荐。


3.学长学姐推荐:一般来讲,你有学长学姐已经在国外读博士,也容易拿到科研机会。但这种对学长学姐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如果他们本身也处于初级水平的话,推荐力度并不一定高。


4.家人推荐: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非常有实力。他们通常有非常强的人际关系,能轻而易举地帮孩子找到多个科研机会。


5.套磁:没有以上说的关系也不要紧,学生可以自行去套磁。给目标导师发信,表明对他的研究很感兴趣,想利用暑期去他的实验室做一些有帮助的事情。套磁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2-3月开始为妙。但考虑到签证,建议前一年的12月份就开始准备。


6.付费的科研机会:因为科研这块有用,所以市场需求就高,那自然而然市面上就会出现很多付费的科研机会,看着非常高大上。如果真的不差钱,又没有其他找到科研的渠道,这也不失一种方法。


a)可以打包成科研名义的技能培训类产品

很多是线上的形式,针对低年级学生或者是高中生,我还是比较推荐这样的项目。常见的是20课时+论文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课题,如果背景差一点选择简单一点的,背景强一点选择难一点的课题。

这种服务的重点是选导师,因为导师会不会带人对这种项目的结果影响很大。


b)突出名校有线下场景的实验室项目

这种项目非常多,往往全是名校,价格也不菲。通常项目时间只有3-4周。这种项目真的能做出来什么科研吗?至少我不这么认为。当然如果你不差钱,也可以选择这种来镀金,对于申请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多少还是有帮助的。


c)论文项目

这种是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项目。看上去保证论文结果非常厉害,但其实你淘宝一下“期刊论文”,就发现能保证论文发表的神通广大的商家大有人在。其实论文有一个评定标准,就是大家常说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它是一个数据库,收录了上万种期刊,质量也有高有低。这使得收录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难度也参差不齐,那有些质量不高的论文自然就可以保证发表了。


另外说一下,如果你去不同的机构咨询,会发现很多科研项目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很多专门做背景提升项目开发的团队是和留学机构合作的,而不直接面向客户。所以不同机构的项目来源渠道都一样,当然也就都大同小异。


三、对于科研大家有哪些误区?

给大家补充一下很多科研常见的误区,防止大家陷入一些没有意义的纠结之中:


误区一:去海外做的科研才叫海外科研

其实所谓海外科研更多指的是科研导师是海外的,而并非你做科研的地方是海外。所以不管是去海外实验室完成一个科研还是在线上跟着海外导师做一个线上科研,其实都是海外科研。


误区二:在名校做科研比非名校的更有价值

其实科研这个东西,更多的不是看你在哪儿做,而是看你通过海外科研获取了什么。现在都过于重视学校,一听说哈佛、斯坦福这些科研机会都觉得非常高大上。其实如果你只是去这样的地方混一个科研,未必比你在一个不那么知名的学校踏踏实实做一个项目出来更有帮助。


误区三:只要我参加了海外科研,就对我有帮助

正如上一点所说,混一个科研和好好做一个科研完全是两回事。一方面是导师的选择与课题的选择,另一方面是你的个人学术能力与对未知探索的好奇心。只有二者碰撞出火花,你才可能获得预期内的成果产出,也才真的对你有帮助。


误区四:海外科研必须有推荐信,才能对之后的申请有帮助

一方面如果你的科研导师是个教授,那能不能获得推荐信是一件非常不确定的事情,因为海外教授非常在意自己的名誉,不会轻易帮人写推荐信。另一方面,即使你获得推荐信,也还要看这封推荐信的内容写的如何:如果只是事实性的描述,其实并没有太多用处;只有导师真的用心夸你,才能真的对你的申请起到积极作用。


误区五:我想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来完成我的科研

科研并不是说最开始给你定义一个20个课时、3个月或者一篇论文产出的项目。这样的项目更多是从已有答案的案例中,把一些科研技能锻炼出来。真正的科研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取决于你个人的学术能力、你的时间投入、导师选题与导师的引导能力。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科研类背景提升的介绍,希望对有需求的同学有所帮助。每一种背景提升方式都不是必须的,只是一种辅助,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切忌盲目跟风。

  • 免密码登录
  • 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